首页 > 校园活动 > 千年粽香传薪火,校园端午续华章
千年粽香传薪火,校园端午续华章
更新时间:2025-05-30

图片1.png

千年粽香传薪火,校园端午续华章


     农历五月初五,当艾草斜插门楣,粽香飘满街巷,我们迎来了承载千年文明的端午佳节。在营口职信技工学校的校园里,传统节日不仅是日历上的特殊标记,更是一堂堂生动的文化实践课。让我们一 同溯源节日起源,感受校园里的端午印记。


一、溯源端午:镌刻在时光里的精神图腾

     端午的起源,是一部交织着神话、历史与民俗的壮丽诗篇。最广为人知的传说中,战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汨罗江,百姓为免鱼虾侵其体,纷纷投粽入江,划船驱散水族,由此衍生出吃粽子、赛龙舟的习俗;也有学者考证,端午最初是上古先民"龙图腾崇拜"的祭祀节日,蕴含着祈福纳祥、压邪攘灾的美好愿景。无论哪种起源,端午都沉淀着中华民族对家国情怀的坚守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
二、校园端午:传统文化的鲜活课堂

在营口职信技工学校,端午的文化密码正被师生们共同破译:

沉浸式课堂:解码文化基因

     语文课堂上,学生们化身"楚辞研究员",逐字解读《离骚》《天问》,在"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"的诗句中触摸屈原的精神内核;历史课堂通过时间轴梳理端午从祭祀仪式到文化符号的演变,让传统文化的学习充满思辨色彩。

图片2.png

图片3.png

实践工坊:指尖传承匠心

     劳动实训室里,粽叶翻飞间藏着传统智慧。实践课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包粽子,糯米与馅料的配比、粽叶的折叠技巧,都成了生动的生活教材;同学们踮着脚,将丝线编织的翡翠色小粽子挂件轻轻挂在校园各处,望着高低错落的挂件,彩绳在阳光下交织成斑斓的网,将端午安康的祈愿,连同糯米般软糯的祝福,一同悬在了夏日的风里。

图片4.png

图片5.png

图片6.png

创意活动:点燃文化热情

     "诗词飞花令·端午专场"中,学生们以"端午""龙舟""粽"为关键词展开激烈对决,从"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"到"鼓声三下红旗开,两龙跃出浮水来",诗词的力量在碰撞中迸发。

图片7.png



三、家校共育:让传统照进生活

     这个端午,学校发起"家庭文化传承计划":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端午手抄报,用画笔描绘节日习俗;一起动手布置艾草门挂,讲解"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"的民间谚语;还可以组织家庭龙舟模型制作比赛,在亲子互动中延续文化记忆。

图片8.png



     端午的千年文脉,在校园里绽放出新的生命力。愿每一位职信学子都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,让爱国精神、民族智慧在血脉中代代相传。

    值此佳节,祝愿全体师生、家长及各界朋友端午安康,万事胜意!


Copyright © 2002-2025 营口职信技工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: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新兴大街107号营口职信技工学校
招生热线:0417—3183709 0417—3183719 13464730909
办公电话:0417-6615576
辽公网安备 21080302000354号
网站备案号:辽ICP备18018567号-2